文隱世界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關於對聯七言律之管見及其他

向下

關於對聯七言律之管見及其他 Empty 關於對聯七言律之管見及其他

發表 由 孤鶴 2013-01-08, 15:21

最近忽然聽說 有人以為"聯"是"詞餘" 有點愕然

我想 這說的應該不是宋詞 而是漢魏六朝辭賦的"辭" "辭餘" 可能 簡化字弄混了詞辭的分界
因為自古來頗有些名家以格言駢句的形式為對聯 混淆了視聽 導致了分辨的困難 足以積非成是
基本上這種混淆在學生中文教材中也流行著
時常含混的說"駢儷"句是"對偶"句
事實上
"駢儷"句在詞性上確實也對上
不過在聲律上並不講究
加上某些虛字如"之"者 不忌兼用
只能算是"排比"句

我過去在學校中經常跟同事強調這點
他們也都能聽進去
可出測驗卷的商人編輯部 弄不清楚 老這樣命題設案 教師們也跟著如此說
考試領導教學 奈何
我時常想著 司馬光訓儉示康中的一句話
居位者雖不能禁 忍助之乎

如果
以為"排比"就是"對偶" 就是"對聯"
弄到最後就沒有聯律了 哀哉
有些人是不知分辨
有些人人云亦云 追隨流行
有些人 則喜歡文過飾非 巧言亂德
有識之士千萬別跟著起舞
我輩責任重大

基本上
"五七言對聯"是定格於"唐近體詩"的律詩頷頸二聯
遠遠與"辭賦"無關

近來有些聯人 喜歡在句中使用所謂"領字"
個人學淺 以為這方法基本上應確立於"宋詞"長調曼聲的轉折處 經常使用仄聲領字
基本上 這種領字句大約都是短句較多 而且大部分用於長聯 由於 長聯有起承轉合的需要 所以採用如此類似於宋詞的手法 五七言聯 並無如此必要

至於"章回小說"常用的七言標目 所謂3/4分句的標題
則是出自宋末元朝
那已經是個四聲通押 對平仄較為輕忽的"元曲"的時代
從歷史說 那已經是個外語入華 音韻混淆的時代
也與聯律無關

就"近體詩"對仗而言
七言就是七言
不能例外
只是 "律詩"共有四聯 起聯 若以之對仗 當用於首句不押韻的格式 聲韻切合 結聯同樣切合 但均可不對
"頷頸"二聯 雖然必對 然而不管二聯也好 四聯也好 都還可以運用"拗"與"拗救"來周折迴旋 但求表情達意的通暢

"對聯"只有兩句
若以"五言"說 只有"十字" 若以"七言"說 則為"十四字"
若不能克服些許限制 如何說是行家裡手

由此 後出的"詩鐘"並不容許拗句
雖然 庚子前分詠"酬簡 驚夢"以唐詩五言集句奪魁的 "忽逢青鳥使 打起黃鶯兒"
基本上 是取其現成巧湊 因之連下比的"三平尾"也忽略了 只為集句切題 不免破格認定 此點不可不辨
至於一貫體例 則是一絲不苟 而且絕不用拗句結構 不管如何分句 "2/2/3"也好 "4/3"也好 "3/4"也好 均要切合"七言聲律"要求 於是可知

關乎"分句"影響 茲事體大
如果把七言分成"1/6" "1/2/4" 或是"1/3/3"領字句 或是"3/2/2"分 或是"1/2/2/2"分 濫觴始作 後必有更多的說法 如是 則所謂聯律 所謂聲韻 勢必蕩然無存
我輩是否該擇善固執 值得深思
這在我 只有一個想法 就是 "拆碎七寶樓台 不成片段" 本來 一貫而下 足以表情達意的言詞 若果說得如此零零碎碎 支支吾吾 聽讀者一頭霧水 詰屈聱牙 必矣

一些淺陋之言 獻曝而已 還請 師友教導
孤鶴
孤鶴

文章數 : 4447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